2025/05/05

匯率變動令人焦慮,該如何避險呢?

這兩三天,新台幣升值, 外匯風險關鍵字變成熱搜了! 之前也有不少人來問『如何規避外匯風險』,而幫企業法人做外匯避險交易,曾經是我每天的工作,讓我來簡單的幫大家說明吧! 

這篇文章重點

1. 一般投資人有什麼外匯避險工具?

2. 為什麼企業,金融業不會將避險做好做滿?

✅ 外匯避險是什麼意思?

外匯避險是為了確保未來的投資收益,不會受到匯率變動而影響。 

猶如這幾天,因為匯率變動,讓資產價值損失10%,如果做了避險,損失就不會這麼多。 

那為什麼大家不都去做外匯避險呢?

✅ 一般投資人,幾乎無法做匯率避險。

匯率基本的避險工具有:外匯交換(FX swap), 遠期外匯(Forwards), 外匯選擇權(FX Option)。 這些都需要與銀行簽妥『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ISDA Master Agreement)才可以跟銀行來承作的,通常都是企業, 金融業等法人才有資格成為銀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往來的對象。 簽妥合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光是要跟法人客戶討論,修改到最後簽妥,通常都是數個月或是用年計算的時間,雙方才可以達到共識(我曾經參與過幾次)。

一般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簽定這樣的合約,更不可能承做上面提到的避險工具。

那個人可以怎麼避險呢?

只能透過分散不同時間買入外幣資產,或是分散不同幣別,或是部分台幣資產, 部分美金資產達到自然分散。

或者購買基金的時候,可以特別選『有外匯避險』的基金。 所以,個人幾乎是沒有外匯避險的工具的。

✅ 如果企業可以做外匯避險,為什麼不做好做滿呢?

關鍵是:#避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就是成本!

我用企業最常做的外匯交換(FX Swap)舉例。

外匯交換(FX Swap) 是一種金融工具,就是在合約的第一天,企業給銀行台幣,同時銀行給企業美金(台幣美金交換)。

然後同時約定好,一個月後(或是一年等等),用雙方『講好的匯率』,企業將美金還給銀行,銀行把台幣還給企業。 

所以就如字面上那樣很容易理解,就是外匯交換。 

但關鍵重點就是在這『講好的匯率』是多少?

外匯交換背後的原理是:

銀行為了給企業美金, 銀行要到市場上去借美金,才能將美金給企業。 銀行借美金的時候,需要支付美金利率,假設現在是4.3%左右。

而當銀行收到企業的台幣時,銀行可以將台幣拿去借給其他B銀行,原本的銀行就可以收到台幣的利息,假設是1.3%。

對銀行來說,他必須支付4.3%的利息,但只收到1.3%. 這兩者有3%的利差這麼多。 所以當銀行未來要將台幣還給企業的時候,就必須將這利差3%反映在匯率上。 

3%就是企業的避險成本。 如果企業拿了美金之後,去投資一個債券,報酬率是5%, 扣除避險成本3%之後, 那就剩下2%。(是不是有點心酸,避險成本每天改變,但最近台幣美金避險就至少是3%)

✅ 如果是你,你要避險嗎?

我列出簡單的結果,假設企業買了5%的債券

有避險: 報酬率確定是2%

沒避險: 報酬率可能比5%更高(因為賺匯差),但若遇到新台幣升值10%,那就是-5%報酬

如果是你,你會篤定選擇避險嗎? 我覺得這是很難的決定! 或許規避部分風險就好? 不然這成本真的好貴! 而如果新台幣匯率波動相對平穩之下,你是否會想要...賭看看? (公司法人都有一定比例的避險,才不會造成無法承擔的虧損)

透過這樣簡單的舉例,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到,我們收到美債的相對比台幣高的利率,是透過承擔匯率風險, 還有利率風險, 信用風險。 如果你要規避任何一種風險的代價就是,報酬率變低。 所以,學會認識並且承擔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才是投資致勝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聯準會決議不降息

FOMC會議決議 #利率維持不變, 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 4.25%至4.5%,自去年12月以來都還沒調整。 聯準會主席鮑爾明確表示,在美國貿易政策方向未明之前,他不會急於降息,而有關貿易政策部分的政策主導權在白宮手中。 聯準會表示,通膨與失業風險皆有所上升。鮑爾指出,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