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美國公債標售結果出爐,海外投資人意願降低?

本週總共有2年, 5年, 7年的美國公債標售。 最受關注的是『間接投資人』的參與比率,因為從中可以看出海外投資人是否有將資金撤出的狀況。 

其中5年的標售結果是符合市場預期,包含得標的利率略低於市場預期,以及間接投資人的佔比高於六成(64%)與過去平均水準是相符的。 然而在2年以及7年的部分,海外投資人的參與興趣是低於平均的(兩者都低於60%)。 

**整體而言,顯示美債需求疲軟,尤其是外國需求有所下降。最主要是因為當前不確定的經濟和貿易環境。

但同時,也有對債市看多的好消息, 根據彭博新聞的報導,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認為,美國公債相較於歐洲政府公債更具上漲潛力,因為市場低估了美國聯準會(Fed)未來降息的幅度,相較於歐洲央行(ECB)可能的降息行動。

該公司全球總體策略主管Myles Bradshaw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更可能抑制經濟成長,而非引發通膨,這將迫使Fed更積極降息。他指出,目前美國利率預估在未來幾年仍高於中性利率(3%以上),這提供了投資機會。

隨著市場擔憂川普貿易政策引發的債券拋售告一段落,美國國債再次吸引投資人關注,短天期債券殖利率近期回落,顯示買氣回升。

相比之下,Bradshaw認為歐洲債券價格雖仍有上漲空間,但遠不如美國債券未來可能上升的幅度。市場預期ECB(歐洲央行)今年將再降息三次(至1.5%),而Fed可能降息三至四次(至3.75%)。

近期市場情緒略有改善,因為川普對中美貿易談判持較溫和態度,並減少對Fed主席鮑爾的批評。當然,未來市場走向將取決於經濟成長與通膨表現。 

市場總是危機與轉機交錯,但沒人能精準預測最後是危機還是轉機。 也因為這樣,要持續將資產分散,即使美債最近動盪,但美債仍是投資的重要一環。 

我的債券線上課程  #優惠中

⟢ 債券入門全攻略|穩健獲利・股債配置・滾動退休金 ⟣

👉 線上課程已經完整上線,5/18前限時降價低於 55 折

👉 結帳輸入專屬折扣碼「lamamoney」 #再折500元

🔎 課程介紹:https://hi.sat.cool/4X5pe

2025/04/13

美債不再是安全的資產?

 過去一週,全球金融市場顯著震盪,連帶讓我們長期信任的資產——美國公債,也出現了罕見的波動。看了幾則令人擔憂的新聞之後,我加上了自己觀察債市的心得,整理給大家參考,文章有點長,但很輕鬆閱讀,我相信對債券投資人會很有幫助。

根據 Bloomberg報導,美債近期的表現甚至出現與風險資產(如股票、加密貨幣)同步下跌的狀況,這打破了過去「股跌債漲」的避險規律,市場開始質疑:美債是否仍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

---------------

📉 這次市場動盪的主要原因:

1.川普政府推出強硬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摩擦,政策不確定性上升。

2.通膨疑慮升溫,讓聯準會降息的決策陷入兩難。

3.美債海外投資人可能拋售美債,例如日本, 中國等。(但這部分只是猜測 並沒證據 也沒有數據)

4.避險基金的技術性交易(如基差交易、利率交換)大幅拆槓桿,加劇市場拋售美債

市場正在傳遞一個訊號:「投資人對美債的信任,已不再無條件。」

----------

🔍 美債真的不安全嗎?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公債?

我想補充一個核心觀念:

美債的角色,不只是避險工具,更是整個金融系統的定錨。

它具備以下地位與功能:

1.全球唯一的「無風險資產」,是所有金融資產(股票、公司債、房貸利率等)定價的基準

2.發行量最大(遠勝過德國,英國), 流動性最佳的資產,日交易量高達6-7兆美元。

3.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債是央行與機構的主要儲備工具

因此,市場對美債的質疑是對美國財政與政策的一記警鐘,但我們不應誤解為「美債即將崩解」。它的償債能力仍是良好的狀態,只是過去那「美債絕對安全」的信任正被重新定價。

-----

當大家談到「美債是安全的」時,我們藉此重新檢視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首先,安全並不代表價格不會波動。尤其在近期高通膨與美元貶值的不確定環境下,美債的價格波動明顯擴大。第二,美債雖然是相對安全的資產,但並不是完全無風險。

美債的風險來自三個層面:

信用風險:目前美國政府償債能力仍良好,信用基礎穩固;

利率風險:當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會下跌,且天期越長,價格波動越劇烈;

匯率風險:台灣投資人若以新台幣換美元投資,還需面對匯率變化帶來的淨值起伏。

總結來說,美債仍具防禦性,但不是絕對穩定;理解商品的本質與風險,讓投資更成熟穩健

-----

🎯 假設你已經投資了美債,現在應該怎麼做?

首先,請記住:

📌 短期內的波動是難免的,但拉長時間來看,債券仍是一個比股票波動小、適合穩健配置的資產。

具體來說,我會建議:

1.不要急著殺低或出清核心債券部位

若資金無急用,我會繼續持有,等待市場短期衝擊結束。

2.控制利率風險

若擔心波動過大,可適度調整至短天期(如1–3年)ETF或個債,以降低利率敏感度。 但短天期債券,近期會因為美金匯率波動劇烈,價格也會有波動。

3.不要全押單一資產類別

可考慮搭配部分高評級公司債、全球債券、作為輔助配置

若殖利率升高帶來投資的誘因,可考慮分批加碼核心債部位(例如20年以下美債ETF)。以上只是建議,投資人還是需要依照自己風險承受度來調整投資部位。 

-----

💬 結論:

美債價格短期可能持續動盪,但仍是相對安全的資產。 但經過這樣動盪的一週,請大家檢視這樣的報酬是否值得你承擔這樣的價格風險。 或者,藉由這樣的動盪,你是否學到更多債券投資的經驗,讓你可以持續穩健投資(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能對市場動盪視而不見,但我們也知道:

投資不是一天的賽跑,而是一場漫長的旅程。

這次對美債的質疑,是對美國政策與財政的提醒,也是我們資產配置再思考的契機。我也會持續密切追蹤、分析。(因為美債也是我非常重要的投資)

2025/04/10

美國10年期公債標售優於預期 債券價格上漲


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措施於9日正式開始施行,不過就在昨天(4月9日)盤中時段宣布,針對未實施報復性措施的75個國家,暫停關稅政策90天,這個期間僅徵收10%對等關稅。 美股隨即大漲,美國公債殖利率也下跌(價格上漲),在前一天極度悲觀的股債雙殺,反轉為股債皆漲。 

昨天債市緊張氣氛和緩很多, 之前傳聞是中國大賣美國公債,但就我查到的資訊來看,皆是『未經證實』的消息。 2025年一月份中國持有美國公債的總量約7608億美金,而美債『每一天』的交易量是6-7兆美金,而中國即使要出售美債,集中在一兩天賣的機率也不高。 相對每日交易量來看,中國要大幅影響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可能性是不高的。 

昨天的重頭戲是 - 10年期公債標售,對債時來說是樂觀的好消息! 我將路透社新聞報導的結果摘要如下:

美國財政部週三標售390億美元的10年期公債,反應熱烈。儘管近期因美中貿易戰升級而引發債市拋售,但本次標售結果顯示投資人需求穩健。

標售的得標高利率為 4.435%,低於投標截止前市場預估的利率。

在標售結束後,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至4.38%,低於標售前度觸及的 4.466%。本週以來10年期殖利率已大幅上升0.37%,很可能創下2013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

市場人士表示,在過去一週債市極度疲弱的背景下,這次的10年期美債標售表現優於預期。至少在短期內對市場情緒是一項利多。

再接著細看這次10年期美國公債的標售的結果

1.「投標倍數(bid-to-cover ratio)」達到 2.67,為去年 12 月以來最高,明顯高於這幾個的平均值約2.53。

(投標倍數越高代表需求越強勁)

2. 投資人分析:

包括外國央行在內的間接投標人(indirect bidders),認購了創紀錄的 87.9% 的標售金額,高於上個月的 67.4%。

交易商(dealers)參與比率則下降至 10.7%,低於上月的 13.1%,也低於歷史平均的 14.5%

依據以往的經驗,當交易商參與度偏高,代表其他投資人興趣不足,因此交易商被迫承接更多。這次交易商參與度偏低,顯示市場實際買盤強勁。

今天將進行220億美元的30年期公債標售,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2025/04/09

股債雙殺的一天!

最近市場真的是太動盪了, 昨天睡覺前,股市還上漲,起床後又是變天,而且是連續兩天股債雙殺了! 

為什麼在沒有重要經濟數據公布的前提下,債市會如此動盪呢? 我看了幾篇國外的報導之後,將這兩天的債市狀況整理如下:

美國公債殖利率週二上升,因為繼本週一歷史性的大跌之後,拋售潮仍在持續。

市場將週二的拋售部分歸咎於:美國公債標售不如預期,但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對沖基金正解除(unwind)「基差交易」(basis trade)。

首先在公債標售的部分:

美國財政部於週二標售了580億美元的3年期公債,這是川普4月2日宣布提高關稅後,首次進行的附息公債標售。根據BMO的美國利率分析師Vail Hartman的說法,這場標售表現「疲弱」,殖利率因此維持在較高水準。

社群媒體 X(原Twitter)與華爾街盛傳,外國投資人為了換取美元正在出售美債。這種推測難以量化,且週二的3年期債券標售結果看來,並沒有顯示央行等外國買家大幅撤出。

倒是美國本土投資人(如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僅吸收了6.2%的供給,遠低於平均值19%,這對後續的標售與整體債市而言是個壞消息。本週三與週四,還將分別舉行重要的10年期與30年期美債標售。 這兩天還需要密集關注。

再來,是「基差交易」的解除

這個策略的操作方式大概是:當對沖基金發現某一檔政府債券的現貨價格與其期貨合約之間存在明顯價差時,就會進場操作。他們會買進價格較低的現貨債券,同時放空價格較高的期貨合約(也就是借來賣出期貨)。

等到未來某個時間點,兩者價格趨於一致(債券現貨上漲、期貨下跌),基金就會平倉,從中賺取價差利潤。

目前看來,這項策略可能正被大量解除,進一步加劇債市波動。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可能解釋了最近債市的動盪之外, 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部分:

週二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了0.096%,至4.259%(現在更高了來到4.37%);30年期殖利率上升0.123個百分點,至4.714%。這導致iShares 20年以上期美債ETF(代號:TLT)下跌1.6%。標普500指數(S&P 500)也下跌1.6%。

僅在過去兩天,30年期美債的殖利率漲幅已經是創下自疫情爆發以來最大。 也就是,債券價格下跌速度很快。

這種劇烈波動並不尋常。週一的那一天,10年期殖利率曾一度下跌0.14%,卻在當日收盤時反而比上週五上升了0.16%。這種「跌0,14%

再漲回來或更高」的劇烈變化,自2006年以來僅發生過一次,那是在2016年川普當選總統的隔日。

這一連串的波動也反映在MOVE指數上(衡量美債市場隱含波動率的指標),該指數已攀升至自2023年10月3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這樣的狀況,真的是非常少見!

還有,從Fedwatch來看, 降息預期已經從六月份提前到五月份了,且到年底前預測會降息四次,幅度是5碼。 

身為投資人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雖然這兩天股債雙殺,但如果投資的時間拉得更長, 債券價格的變化與股價的變化是有對沖效果的,股債配置對投資人來說,仍是一個穩健的做法

2025/04/08

不要把退休金ALL IN在股市:一位60歲爸爸的故事,給所有投資新手的提醒

 美國股災來了,週一開盤應該讓投資人很煎熬吧? 文章有點長,看完之後,應該會稍微放心一點!

這兩天我滑到threads看到一篇貼文。有位即將退休,平時投資很保守的60歲爸爸,原本有400萬元放在定存或儲蓄險,打算當作退休金使用。因為聽從子女的建議,他解約後改投入高股息的ETF,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的報酬。 

但這陣子股市大跌,原本的400萬已經虧損幾十萬。他非常焦慮,不知道該不該賣出停損,也擔心自己的退休金是不是會全軍覆沒。

我相信很多人跟他一樣,並不是貪心的人,只是想安穩過日子。但他忽略了一件事:投資不能依靠別人建議,而是看自己能不能承擔風險。 (我無法確定那篇貼文是否為真實故事,但如果是真的,我會這麼建議)


ℹ️ 投資前,該怎麼簡單評估風險?

很多人一開始接觸投資時,會看報酬率、配息金額,但真正該先看的,其實是「風險承受力」。

🔍 我們一起回顧三次重大股市下跌事件:(以S&P 500指數為例)

            事件   最大跌幅  恢復時間

2008 金融海嘯  -57%  約4年半

2020 新冠肺炎  -34%  約5個月

2022 股債雙殺  -25%  約1年半

2008年是最慘烈的一次,資產縮水超過一半,而且4年半才恢復到之前高點。當然不代表我們眼前的股災是否會更慘?更好? 但至少心裡有個參考。

即使當年股市慘烈,最終指數到現在都是不斷創新高(前提是選到持續成長的市場,美國, 台灣就是),但途中指數高低起伏,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順利熬過。 


ℹ️投資前,請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能承受幾%的帳面虧損而不恐慌? 

*我什麼時候需要用到這筆錢?能等個5年嗎? 

*我真的了解我買的是什麼?它的風險與特性?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清楚答案,請勿將全部的錢放入高風險資產。

試想對一位沒有穩定收入、即將退休的人來說,股市的震盪會變得更加難以承受,未來的生活安全感也動搖了。

所以「退休金ALL IN股市」對新手來說,是非常冒險的事。

聽親戚、朋友、子女的建議就好嗎?

很多人投資是因為「某某說這檔很好」、「朋友賺很多」、「孩子叫我這樣做」。

但請記住:

✅ 別人能承擔風險,但你不一定能。

✅ 別人能等10年,但你可能3年後就需要用錢。

✅ 別人經歷中途的虧損和煎熬,但你沒看到辛苦的過程,只看到他最終美好果實。

投資,還是需要自己經過理解與判斷的投資,不然你會很難貫徹投資,中途就虧損放棄,是很可惜的事。


ℹ️所以,該怎麼投資可以比較安心?

這時候,資產配置就非常重要。

📌 什麼是資產配置? 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種資產上。

比方說:

60% 放在市值型ETF(例如追蹤整體市場的ETF)

40% 放在債券型ETF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假設股市跌10%,但債券漲2%,那整體組合的跌幅大概只有 -5.2%,比全押股市的 -10% 好太多了。

平常會覺得債券拖累報酬,但在股市崩跌的時候,債券就是你的避風港。


ℹ️那如果已經投入了,現在該怎麼辦?

如果你跟我一樣,符合以下幾個條件,那就可以不慌張,繼續持有:

✅ 我已經保留足夠的現金,短期生活無虞

✅ 我有做股債配置,波動會降低

✅ 我知道市場有起有落,短期虧損是正常現象

✅ 我投資的是市值型ETF,已經風險分散,且打算長期持有(5年以上),我相信最終迎來值得的報酬。


最後還是提醒一下

#投資,是需要承擔風險,才會有甜蜜的果實。 如果不願意承擔波動,就沒有機會得到額外的報酬。 

#退休,該是安心過日子,而不是每日煎熬看帳面數字,資產配置做起來,心情會比較安穩。

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需要的朋友,祝福每位正準備退休或正在學習投資的朋友,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穩穩過日子,開心看見錢慢慢長大。

2025/04/07

股市跌,債券一定漲?

2025年初在股價還很美好的時候,有跟大家提過要做好股債配置,因為不知道哪時候會有黑天鵝。 同時也有提過 在股災的時候 不是所有債券都會漲

今天見證大股災,同時也截圖了盤中各種債券ETF的漲跌。 只有『公債』價格是上漲的。 其他債券都是下跌,尤其又以非投等債下跌最慘烈。
請大家搭配我截圖的部分來看, 真正在股災時仍逆勢上漲的,就是 美國政府公債,而不是公司債。 因為未來景氣可能堪憂,讓公司獲利備受考驗,進而使投資人擔憂公司的償債能力。 反觀公債,市場認為國家倒債機率相對很低,在股災時,公債成為避風港。
以下為各種類ETF在2025/4/7股災的盤中表現,給大家參考

------公債------
00679B 元大美債20年 +2.58%
00697B 元大美債7~10年 +2%
00719B 元大美債1~3年 +0.43%

------公司債-----
00751B AAA~A公司債 -0.87%
00937B 群益ESG, BBB公司債 -1.13%
00727B 國泰非投等債 -5.46% (即時淨值-1.92%)
結論是:
1. 美國公債是股災時資金的避風港。
2. 美國公債天期越長,保護效果越好。(但長天期價格波動比較大)
3. 評級越好的公司債,跌幅越小。(假設存續期間相近)
4. 非投等債在股災時,表現最差。
以上這些重要的觀念,之前都有跟大家分享過,剛好趁時事發生,再度來提醒一下。 不同種類債券的價格反應都不一樣, 不該把所有債券當成同一種商品來看待。 經濟狀況好的時候,以為BBB公司債是投資等級中利息最高的,就安穩投資。 但卻忽略了在景氣不好的時候,即使公司倒帳機會偏低,ETF投資人是需要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























2024/12/13

我的債券線上課程開始預購了

想來跟大家說,在2024年底我有了另一個新身份,那就是債券線上課的老師。

大部分的粉絲都是從「烘焙」開始認識我,所以對於談投資的我感到陌生。但回到我最初的本業,其實是金融背景出身,這個故事就要回到10年前。

2014年以前,我還在外商銀行工作。而2014年,我決定為自己人生冒險,離開了金融業,專注於分享烘焙料理。 在這10年間,我很幸運擁有越來越多關注烘焙的粉絲。 看著大家為家庭,朋友完成一個個香噴噴的麵包, 我很替你們開心,也很替自己開心。 原來,我們食譜真的幫助到很多人。 

轉眼間10年過去了,2023年我因緣際會接觸了財經,適逢債券關商品討論度很高,觸動10年前在金融業的那些記憶。加上我自己對於投資比較保守,想要投資賺錢,但不想讓家庭資金承受太大波動,畢竟那是家用啊!

所以,我很適合將部分資金投資在「債券」! 這樣的方式,也很適合追求財務穩健的家庭、退休等等。因為債券本身就有固定收習、波動較小的特性,且在真正開始買債前就可以清楚知道「多久後可以回收本金」、「每月、每半年可以領到多少利息」,讓辛苦賺來的錢不會因為波動風險、通膨而縮水。 

然而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債券資訊跟股票比起來,顯然少很多,而且比較片面。 想到自己曾經的那些經歷,我有把握把基礎的債券知識闡述好。 一股衝勁,『辣媽聊財經』粉專誕生了。

接觸了更多債券的投資人與讀者,發現大家需要更廣且更深入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大家看完就知道該怎麼投資,近一步規劃退休金。 

醞釀了幾個月, 我決定籌備『債券的線上課程』,除了烘焙之外,我也將成為財經領域的老師。 這件事讓我非常雀躍還有感動!從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都是金融系,工作14年,專注在債券, 外匯,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領域。 當時離職的時候,我心中一直覺得有些可惜。 直到現在,我終於可以把以前的學經歷好好的再運用一次....我已經不只一次因為這件事而感動落淚。 

即將要開始預購的債券線上課程,我經過無數次的修改, 斟酌,才終於完成課程大綱。就像分享麵包食譜一樣,每一份食譜一定是我自己試過多次,確認可以簡單成功又好吃,才會分享給各位。而債券課程我更是花費更多的心力設計製作,之後的內容撰寫,我也字字句句要求精確,為了就是讓內容更佳精確、簡單易懂,不論是否有投資基礎的朋友都可以無痛開使投資債券。

課程首先會帶大家用簡單的方式認識債券,不用擔心自己聽不懂,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跟你分享。即使在金融業,債券也是個獨立的專業,通盤了解債券運作的確實是少數。債券的邏輯跟股市很不一樣,債券的種類也很多,每一種債券的價格變動,也有不同的原因。 這麼多ETF,到底怎麼判斷,才知道哪個適合自己。 而不是跟著市場熱潮走。另外也會教學「股與債」如何搭配,打造更穩固的投資配置。

接下來我會分享該怎麼透過債券投資規劃退休金?子女教育基金? 到底哪個債券商品更適合退休規劃? 投資了之後,遇到市場波動怎麼辦? 該賣?該換標地? 還是一直持有?  每個財經專家的分享,也不見得適合自己,因為只有你知道自己的需求。如果不了解債券,就沒辦法判斷。 

我想,大家在退休之後,一定不想為了錢煩惱。 #那就早點規劃吧!(這句一定要畫重點) 不用覺得數學很難,你真的不用自己算,只要理解原理就好。 不要抗拒理財, 什麼學問都是循序漸進,只要比昨天多知道一點點,就是一大步!

市面上還沒有完整的債券介紹,我相信在上完這堂債券課之後。我們下半場的人生, 就更能靠著理財,讓自己更安穩。

課程今天開放預購,整個預購區間低於4折,價格會隨時間上漲,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預購。另外我特別跟課程團隊要到350元的折價碼(bondblog)回饋給各位辣媽聊財經的網友。

課程購買網址:https://hi.sat.cool/p46kY

謝謝大家過去10年的支持!今年我希望除了分享「食用」的烘焙食譜,還可以分享更多「實用」的投資資訊給大家,讓各位除了早餐有好吃的麵包外,人生的「麵包」也要顧好! 

美國公債標售結果出爐,海外投資人意願降低?

本週總共有2年, 5年, 7年的美國公債標售。 最受關注的是『間接投資人』的參與比率,因為從中可以看出海外投資人是否有將資金撤出的狀況。  其中5年的標售結果是符合市場預期,包含得標的利率略低於市場預期,以及間接投資人的佔比高於六成(64%)與過去平均水準是相符的。 然而在2年以...